缺氧感知获诺奖 肾性贫血治疗首先获重大突破
南京新闻广播      10-08 23:55 1997

(通讯员 程守勤 记者 杨洋)2019年10月7日下午,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重磅消息,本年度生理学与医学诺贝尔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凯林(William Kaelin), 西门扎(Gregg L. Semenza)和英国科学家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ohn Ratcliffe),用以表彰他们对细胞氧感知和适应机制的创新发现,引起世界关注。那么这个研究发现有哪些重要的临床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全国著名肾病专家刘必成教授。

刘必成教授与获奖者Kaelin教授合影


   刘必成告诉记者,没有氧就没有生命。细胞对氧的变化能够进行十分精细的调控,缺氧或氧过多,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损伤。但是,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过程是如何精确调节的,一直不是十分清楚。三位科学家为期27年的研究,系统揭示了细胞适应氧变化的调控机制。

  刘必成作为肾脏科医生,亲身体验了该理论创新在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首次成功地被转化应用。 

刘必成介绍:终末期肾衰患者中几乎100%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这种贫血主要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有关,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在,三位科学家对 细胞氧 感知和适应机制的创新发现,成功开发出一种小分子药物,可有效地克服肾性贫血治疗的困难。

       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是全球首个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单位之一,目前四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将进一步探讨该新药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优化用药方案。

刘必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获得罗沙司他三期临床试验(806)临床入组最高奖


  刘必成指出,从理论创新到转化成临床应用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由于缺氧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因此,三位授奖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有可能为人类治疗一系列缺氧相关性疾病,如贫血、中风、心肌梗死、伤口愈合、甚至肿瘤等相关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南京交警圆满完成国庆长假交通安保任务 国庆期间103名酒驾司机落网

南京新闻广播 10.08 2451

传统与时代同频共振,千年古巷焕发新活力 7天迎客20万人次,这个假期熙南里吸粉无数

南京新闻广播 10.08 1928

广汽本田微纪录片向700万车主致敬

南京交通广播102.4 10.08 1255

为南京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