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书写中展现城市文化特质,这场研讨会聚焦南京题材文艺创作
紫金山新闻      12-01 06:06 1138

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拥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桂冠,更有“博爱之都”“世界文学之都”之美誉。如何在南京书写中展现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质,生产出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文艺精品?11月30日,由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城市文化与南京书写——“南京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在宁召开。来自省内各文艺领域的十多位知名专家、评论家围绕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质与文艺书写方式,就南京文艺创作现状及未来的创作走向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主持。

讲好南京故事、关注南京城市文化书写已成为当下南京文艺界的热点话题。

城市文化滋养下,佳作迭出 

近年来,南京加大了精品创作的组织和扶持力度,文艺创作呈现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涌现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斩获国家级重要奖项或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影响。

提到南京城市文化书写,很多人会想起叶兆言的《南京传》,有评论称这部著作是“新世纪中国城市传记写作的新收获与新高度,文学性、思想性俱佳”。《漂泊在故乡》是文化学者薛冰的新作,书写自己近70年来在南京城各处辗转生活、工作的经历。通过回顾每个不同人生阶段所处之地的历史文化,折射出南京城几十年的变化发展。

话剧《鸽子》话剧《鸽子》

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雨花台》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杨仁山》《行知先生》《鸽子》、京剧《大明城墙》《梅园往事》《鉴证》、越剧《桃花扇》《乌衣巷》《凤凰台》等优秀剧目轮番上演,金陵戏剧百花园里群芳争艳、姹紫嫣红。

越剧《凤凰台》越剧《凤凰台》

“南京题材”影视剧也有不少经典作品。《屠城血证》《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南京浩劫》《拉贝日记》《南京1937》《建国大业》《一号目标》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音乐、舞蹈作品有:以“国家公祭”为背景、以“爱国”为主题的混声合唱《和平之声》,2017年获得江苏音乐“茉莉花奖”;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以雨花台烈士李耘生父子为原型创作的歌曲《爸爸》感人肺腑,听者无不潸然泪下。舞蹈《梧桐的记忆》荣获第七届华东专业舞蹈展评组委会大奖;《雨花石的等待》斩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

既要“叙述南京”,也要做好“南京叙述”

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文艺创作的丰富源泉。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盘点了近年来南京题材的文艺创作情况,认为厚重的历史和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变革岁月为当代文艺创作所重视所映现。

比如舞剧《十二秒》《钟声若响》是关于南京历史的战争题材作品,取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通过舞蹈表达对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向往,对逝去生命的叹息,对英雄前辈的敬畏。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许薇在谈到历史题材的舞蹈创作如何做到既好看又具有历史厚重感与真实性时表示,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大趋势走向和历史人物的独特个性、人生际遇与人格评判;另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也不要放弃文学再创造的空间。

南京大学教授康尔充分肯定了南京戏剧家在“叙述南京”和“南京叙述”上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叙述南京’是指讲好南京故事,建构南京文化”,康尔解释道,“为了钩沉、发掘、弘扬、光大南京文化,南京的戏剧家创作出了许多舞台剧。如话剧《陶行知》、越剧《丁香》、京剧《梅园往事》等,这些剧目演的都是南京的人和事,或者与南京有关的人和事。”“而‘南京叙述’是指在一些重大的历史节点,南京的文艺家坚持发出的南京人的声音。如在疫情期间,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排演了反映抗疫的话剧《鸽子》。”

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表示,“南京题材影视剧鲜明特点之一是能抓住大历史中的南京和南京事件,浓墨重彩勾画出一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主题较宏大,故事较生动,人物较鲜活,显示出南京这座城的不寻常。”

守正创新,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创造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文艺形象。对于今后的南京题材创作,专家们提出,守正创新,如何构建独特的“南京身份”是南京书写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路上,南京的自身特色、本土文化是如何呈现的?又如何与现代文化相依相生,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杜小甦介绍了近年来省演艺集团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反映南京民族民俗风土人情文化等方面的创作情况,表示今后要以南京的红色文化、历史风貌、地域风情为主要创作基调,讲好南京故事,打造南京文化名片。

南大教授康尔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对于南京水土的文化特征、精神风貌,应有更精准的归纳、提炼与定位。二是对于南京地域的文化资源、历史瑰宝,应有更全面的调研、梳理与把握。三是对于南京标志性的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应有更系统的开发、表现与展呈。四是对于地域特征鲜明的非遗项目、民间文化,应有更有效的传承、发展与推介。

 “城市文化与城市书写一方面是要找到城市的文化独特性,另一方面是要找到写作者的身份定位和认同。”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则从书写者本身对建构南京身份进行了思考,“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以何种形式,终其一生,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乡。如老舍的北京、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茅盾的乌镇、王安忆的上海、莫言的高密、贾樟柯的汾阳、帕穆克的伊斯坦布尔、费里尼的里米尼……2020年,河北人张立宪创办的《读库》落户南通。他到了南通后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第三故乡’。第一故乡是人出生的地方,第二故乡是成长的地方,第三故乡是叶落归根的地方。而通常来说,只有第三故乡才是人真正自主愿望选择的地方。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重要。一个城市,如果能够成为更多人自主愿望中的故乡,这个城市才有可能拥有更多、更积极、更高素质的写作者。”

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家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围绕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质与文艺书写方式,盘点总结已有的创作成绩,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把脉建议今后的创作走向,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力量,提振信心,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评价和引领作用,重整行装再出发。南京市文联将继续深入挖掘南京的文艺资源,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声音,创作更加更多彰显南京特色、展现南京形象的文艺精品。让南京这座兼具历史知性与创新活力的城市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市文联供图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宁马城际站点示意图出炉,雨花地下江宁高架

扬子晚报 12.01 1393

越冬精灵来了!玄武湖成候鸟天堂

现代快报 12.01 1428

连徐高铁试运行!南京去邳州将缩短至2小时

现代快报 12.01 1264

为南京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