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肥”又无“药” ,这是蔬菜里的“VIP”!
紫金山新闻      11-21 04:29 1049

不施化肥、不打化学农药的蔬果能长成什么样?在位于南京八卦洲的红杜鹃生态农业园,有600余亩的果蔬全部按照“两无化”要求标准种植,是园区里的“VIP”,不仅有专人管理,连生长的土壤每年都可以“休假”三个月。

这里是南京首个“两无化”生态示范核心基地,是全市推进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中的有益探索。近日,记者走进红杜鹃生态农业园,揭开“两无化”农产品的面纱。

红杜鹃生态农业园里“两无化”蔬菜大棚红杜鹃生态农业园里“两无化”蔬菜大棚

记者跟随红杜鹃农业科技集团负责人王冬宝,穿过三层门,走进了大约7亩地的“两无化”蔬菜温室大棚。“这边是小番茄,那边有黄瓜、生菜、青菜、芹菜……”王冬宝一边指着面前各种各样的蔬菜说道,一边顺手摘下一颗黄色的小番茄拿给记者,“放心,比绿色食品还健康,可以直接吃,没打任何农药。”

红杜鹃生态农业园是省级菜篮子基地,蔬果花卉约2000亩,其中104亩蔬菜、500亩葡萄则是“两无化”的“试验场”。2019年6月,我市出台《南京市沿江5公里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八卦洲不仅要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要建成“两无化”核心示范基地。

“对农作物来说,化肥和化学农药是好东西,在提高产量和抵抗病虫害方面卓有成效。但是现在部分农业生产中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既造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破坏。”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道。

已经采摘、包装的“两无化”蔬菜已经采摘、包装的“两无化”蔬菜

记者看到,大棚内的蔬菜色彩鲜艳,枝叶完整舒展,长势良好。这背后放弃粗放式使用化肥农药,就意味着需要更精细的管理。它们恰似蔬果中的“贵族”,全程享受“VIP级”待遇。

种植方式背后有专家指导。“八卦洲‘两无化’核心示范基地按照农业种植专家编制的‘两无化’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来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种植技术方案方案进行种植,做好种植台账记录。”八卦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产管理方式更加绿色。“我们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用生物防治虫害代替化学农药。”王冬宝说道。在大棚内悬挂着许多黄板,上面有很多小黑点,仔细一看都是被粘上的小虫。“我们在黄板上用性诱剂吸引虫子,达到杀虫的效果。”种植密度也有严格控制,过高容易引起病虫害,所以它们比普通蔬菜住得更“舒适”。

红杜鹃生态农业园里“两无化”蔬菜大棚红杜鹃生态农业园里“两无化”蔬菜大棚

“两无化”大棚内的土壤通过有机肥里增加了有机质含量,甚至每年夏天还有三个月“休假”。“高温天气里在土壤上覆盖薄膜,利用高温进行消毒,能提高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威胁。”王冬宝说道。为了管理更周到,普通蔬菜是一人能照看三亩地,而在“VIP”区域一人管理的减到了一两亩。

更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带来了质变。王冬宝介绍,“两无化”的蔬菜膳食纤维少,口感更加细腻,没有农药残留,微量元素也更丰富。“简单来说,就是更好吃也更健康。”

近两年来,王冬宝的“两无化”农产品上市后都全部销售一空,价格比普通蔬果高60%左右。“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美味健康是大势所趋。”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也很明显。王冬宝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避免了使用几百斤的化肥和几十斤的农药。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2020年我市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将分别削减15%和15%,沿江5公里区域将分别削减40%和20%。“建设‘两无化’农产品基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南京沿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只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并配合先进的绿色防控措施生产出的‘两无化’农产品,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有助于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duang!duang!duang!这个分神老“贵”了!

南京交通广播102.4 11.20 1607

“锦绣潇湘任你游”走进南京 湖南携优惠大礼“撼动”江苏市场

南京新闻广播 11.20 1501

“泰州水城慢生活”走进南京

南京新闻广播 11.20 1324

在南京

为南京人定制的APP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