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两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桩上就是充不满电,但以前拎回家充电就没有这个问题。”接到南京市小火瓦巷20号一位住户的投诉后,扬子晚报记者前往现场进行采访。采访后记者发现,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点布局的如火如荼相比,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监管已经明显滞后。
集中充电总是难“满格”
小火瓦巷20号是个老小区,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内设有数个集中充电的车棚。“小区最早的一批充电桩都是刷卡充电。”在投诉人吴丹(化名)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车棚内设有一排电动车智能充电插座,吴丹告诉记者,智能充电插座每次需要充值50元,按实际充电时间进行扣费,通常1块钱可以充5个小时,“用这个智能充电插座,我家的电动自行车就没有充满过。”
小火瓦巷20号的一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后来在同一个车棚,小区物业又增设了可投币、可微信支付的智能充电插座,投币的话1块钱充电4小时,微信支付则是1块钱5小时。但吴丹家的电动自行车,依然不能“能量满满”。
吴丹告诉记者,有次送孩子上课外班返程时发现电动自行车快没有电了,于是赶紧骑回家充电,“孩子培训班上课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等我下楼准备去接孩子时发现,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绿灯已经亮了。”充电器亮绿灯表明已经充好电了,但吴丹表示,充电时电动自行车已经快没有电了,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充满电。
住户质疑充电桩有问题
有住户联系过充电桩公司,但充电桩公司认为问题出在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上。
吴丹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如果只是一辆车的确有可能,但现在明显不是个案,而且我们以前拎回家充电都能充满。”
在小火瓦巷20号业主群,吴丹找到了有着类似经历的业主,有业主表示自己刷卡充电,充两次都没充满,费用扣了两块多不说,更悲催的是车子骑出去却骑不回来了。
也有业主表示刷卡充电之前能充满,充一次能管几天,后来换了新卡就总是充不满,但在单位充都是满格,跑的公里数也多,后来换了车情况还是一样,感觉充电桩有问题。
问题根源难定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电动自行车电瓶的问题,还是充电桩存在问题?
江苏省计量院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
两种情况均有可能。一种情况可能是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老化,以及环境温度下降,都会导致储电能力下降。也有可能是充电桩本身出了问题,如果充电桩无法动态调整充电电流,就有可能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水池,水龙头开到最大4小时能装满水,但如果水龙头无法调整并开到最大就有可能开4个小时,却装不满。
尚未纳入强制检定目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没有专业机构能够检测给个权威的说法?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桩已经列入市场监管总局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并没有列入其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有列入强制检定,才会制定进行评价的标准方法,出具的结果才“有理有据”。
“照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连个评理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吴丹有些无奈地说,现在已经严禁把电瓶拎回家或者飞线充电,但自己遇到的问题又现实存在,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在强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遍地开花”的同时,也能加强后续的使用管理,“只有真正使用便利,才能从源头上阻隔飞线充电。”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