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冯瑶 记者 杨洋)疫情让人们感受到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拥有强壮身体的重要性。今天(0605)是芒种节气,人体能否在这个节气“种”健康,从而到冬季收获强壮体魄,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江苏省中医院今天启动冬病夏治暨夏季养生活动。
42岁的张女士在接受穴位贴敷时表示:此前她体质弱,总是反复感冒,去年接受冬病夏治后,有所好转,今年她继续前来贴敷。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孙建华:
“容易感冒主要还是体质的问题,他体质比较差一点,我们中医讲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真正身体比较健康,抵抗力比较好的话,就不容易感冒了,所以我们这些方法主要来调节人体的自身免疫力,鼓舞正气。”
江苏省中医院开展冬病夏治诊疗已经三十多年。冬病夏治,是在夏季,借助天气特点,激发人体阳气,来治疗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肿瘤术后、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冬天易发的疾病,阳虚体质人群都可接受冬病夏治,实现“未病先防”。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吕东岭介绍:今年,结合疫情防控要求,该院将冬病夏治的时间拉长、贴敷地点分散,以防止人员聚集。不过,不少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冬病夏治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开展,效果最佳。对此,吕东岭表示:关键是季节。近年来临床发现,只要温度达到30度以上,都可以进行干预治疗,没必要非盯在入伏后那些天。
“我们也看了最近的气温也很高,都在30几度了,其实夏季敷贴,只要是温度够了,气温够了,30度就足够了,效果影响不大。所以我们结合疫情防控的情况,从今天开始。”
相关专家提醒:夏季养生,还可借助食疗,建议大家夏季多喝绿豆汤、绿茶等,多吃冬瓜、丝瓜等当季蔬菜,少吃寒凉食物。
今年省中医院冬病夏治具有三大特色:
规范:出台冬病夏治诊疗标准
为了进一步规范冬病夏治诊疗指南,医院成立了中医外治专家委员会,对中医外治方法如穴位贴敷、刮痧、拔罐、耳穴埋籽、中药薰洗、灸法、中药茶饮、中药香囊等进行梳理。医院在2009年推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病夏治内服外敷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诊疗指南》《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指南》,为了有利于中医外治法特别是冬病夏治诊疗的统一、临床进展的连续观察、治疗效果的判定和诊疗结果的比较,近年来医院结合诊疗范围、诊疗方法等进一步规范制定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通用性的冬病夏治诊疗指南,目前医院呼吸科、针灸康复科、风湿病科、老年科、儿科、推拿科等陆续出台冬病夏治诊疗规范,更加注重疗效,形成具有专业指导价值的“苏标”,促进中医外治疗法的提升。
医院针灸康复科经过科室几代医家不断钻研,明确了适宜治疗病种,改良了制作技术,并申报有关穴位贴敷科研课题数十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扩大治疗病种,完善外治方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有效:贴敷药丸个个有“名”签
凡是来过省中医院穴位贴敷的患者,都有这个体会,虽然各科各具特色,但疗效却是硬道理,每年来院冬病夏治贴敷的患者,“老病人”占八成,“病人都是冲着疗效来的”。门诊部主任吕东岭介绍。今年冬病夏治,在往年基础上,医院请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系统、不同人群在原有配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整,再由药学部进行统一调配,制剂部进行加工,由药学部根据药性进行调制,再根据规范要求制作成1CM左右的贴敷小药丸,充分体现了医院“名医坐堂,道地药材,精准调配,科学煎煮”的原则,每一个小小的中药贴敷都烙上医院“四名”标签。
整合:丰富形式形成夏季养生组合拳
6月5日上午,除了呼吸科、针灸科、推拿科、老年科、风湿科、肾内科、儿科、耳鼻喉科、普内科、治未病科穴位贴敷处是“热门”,在门诊楼4楼E区特色疗法中心,记者看到不少来此等候三伏灸的患者。52岁的张某,平时就比较怕冷,再高的气温都不敢吹空调,否则胃痛、腹泻,今天一早赶上早班车,尝试三伏灸。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刘兰英一边询问该病人病史,一边熟练地为病人进行灸法治疗“三伏灸最大的好处是祛病愈病快速,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在医院普内科,记者看到普内科主任陆为民正在为一名30多岁女性病人进行诊疗,该病人主诉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时常有失眠、自感精力不够,经常胃痛,想通过中药调理能够改善自己的症状。陆主任认为,患者属于典型的亚健康,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可以调节阴阳从而改善症状。“听说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夏季中药调理,今年还推出中药浓煎包装,我看过病交过费用后就可以回去工作,中药通过快递可以寄到家,不需要在这里排队等候,非常方便”黄女士高兴地说。
“今年冬病夏治,我们新增了三伏灸+中药调理,形成夏季养生调理组合拳,目的就是强人体正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院副院长马朝群介绍说。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