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森林动物园全新中国猫科馆建成,一群粉丝来“扮豹”!
南京新闻广播      12-01 21:00 1384

      (记者 王佳佳)2018年底,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拆除了原猞猁馆单体,在其原址区域重新规划设计,目前新的场馆已竣工完成,取名“中国猫科”。

       还原野外丛林 营造猫科动物秘境

       全新“中国猫科”馆为猫科动物量身打造,计划展示华北豹、欧亚猞猁、豹猫等猫科动物。为满足猫科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福利需要,新场馆保留了原址的山体,将原址地形巧妙运用,在空间被利用到极致的同时,把自然的陡坡、原生态的植被都最大程度的给了动物,眼前这些复杂的环境可是猫科动物在野外最喜爱的去处!

       在野外,这些中国猫科动物的生活环境大多是山地、丘陵、雨林里的森林灌木、岩石山洞,为了把它们需要的环境尽可能的还原,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组合山石、设计模拟岩洞,种植大量华北、华南地区特有的针叶林植物用作隐蔽,避免动物受到游客的视线压力。同时用原木搭建不同高度、难度的栖架满足动物攀爬、玩耍、转移等不同需要,增加水池、生态木屑池,制造溪水、湿地等景观,为动物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和探索的区域。人造山洞内还设置了加温系统,冬天很冷时,饲养员就会给小山洞加温,安全的小环境加上暖和的气温,这有可能是动物最爱的待的地方之一了,游客也可以借由山洞旁边的小观察窗,和猫科动物再“靠近”一点哦!新展区还有一个吸睛的区域就是霸气的空中通道,当猫科动物需要转换户外花园,或是进入繁殖区安心“养胎”的时候,在饲养员的引导下,猫科动物就会从游客头顶上这个空中通道进行穿梭,这个暖心的遮阳设计给动物们提供了停留、望远的好位置,也给动物和游客“见面”提供了好机会!馆舍内还有很多这样的转运通道,构成了复杂的通道系统,饲养员管理灵活,动物使用方便,让动物最大程度的享受了所有的空间。馆舍运动场的隔离采用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全封闭”模式,遵循动物友好设计原则,利用软网和玻璃,将动物馆舍区域和游客参观区域全面隔开,避免了电网、壕沟阻隔手段等对动物的恐吓,同时软网轻便有弹性,保证动物舒心、舒适。这样一个开放又隐蔽,自然又充满细节设计的馆舍环境,时猫科动物们惬意的“秘境”!

       沉浸式参观 邂逅亚洲小径

       中国猫科馆的入口在园区大红山原豹馆所在主干道旁边的一条僻静小路,为游客营造了一种与神秘猫科动物邂逅的自然氛围。沿着小径,偶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展区,走进展区,第一个看见的是16:9玻璃观察窗,幸运的话,豹会出现在观察窗的中间位置,在自然景色的衬托下,犹如欣赏一幅画。同样,在每个观察窗前,都是风景如画,除了馆舍设计充分考虑动物生活的每个细节,展区造景也更加追求游客的视觉感受。引入“背景控制”的理念进行“集中式”观察,利用景观植物对游客参观角度进行隔离,保证动物隐私的同时,让游客体验“一步一景”,目光所及都是一个完整的小景,美观利落!同时,展区内栖架、岩石的布置,也对动物的行为展示进行了引导,尽可能让动物活跃在游客的视线中!在延续使用软网参观面的基础上,创新使用镀黑工艺,使参观效果更加自然;在豹猫展区使用镀黑“钢琴线”隔离,实现参观视角的无障碍。在繁殖区开设了部分展区和小的观察窗,小小的观察窗减少了育幼动物的不安全感,也给满足了游客探寻动物育幼温情故事的好奇心!

粉丝“扮豹”验收新展区,感受动物的幸福!

        今天上午,“中国猫科”馆迎来了20多位粉丝家庭和动物爱好者,他们要赶在动物入住之间,以一只豹的视角检验新房的福利如何,帮豹子验收新房!新展区暂未对外开放,计划明年5月展出。


声明:在南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让“书香”洒满建邺!2019建邺区全民阅读活动举行

南京新闻广播 11.30 1269

“梅宗主”胡歌访金陵 宣传新片《南方车站的聚会》

南京新闻广播 11.30 967

12345每天会接到哪些投诉?这个比赛告诉你!

南京新闻广播 11.30 1504

在南京

为南京人定制的APP

打开APP